『特医食品』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FSMP)的简称,当目标人群无法正常饮食或日常膳食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时,特医食品可提供部分营养支持或完全替代日常饮食。


 与日常饮食相比,『特医食品』:

☑ 符合不同疾病或状态下患者的机体代谢特点

☑ 能量密度更高

☑ 营养配比更加合理

☑ 营养素更加均衡全面



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已有大量的临床案例证明,『特医食品』的应用对于疾病的治疗可谓“事半功倍”:对临床而言,用可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提升病床周转率;对于患者而言则意味着更好的生活质量,以及更少的医疗费用支出。


当前『特医食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这样一个关乎到国民健康根基的特殊品类,其未来行业趋势如何,会有哪些可能性,不免引起众多目光的关注。结合当前我国特医已有的发展基础及参照国外特医食品行业的发展轨迹,未来我国特医食品市场或将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需求空间大,市场迅速扩张


从市场总体看,中国特医食品规模占全球市场不到3%,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从临床渗透率看,在美国,营养不良的患者使用特医食品的比例达到65%,英国有27%,而中国大陆只有1.6%,行业上升空间巨大。此外,我国40岁以上慢性病患者人数快速增加,临床及日常生活中需要营养支持的人越来越多。据《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期刊显示,中国至少还有70%的特医食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预计在人口老龄化、下游需求不断加大及医院营养科建设发展等因素驱动下,未来几年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 销售渠道多元化拓展


我国现行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2-2013)要求该类产品要求必须在医生和(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目前国内特医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院内药房,渠道较为单一,患者对特医食品的触及率有待提升。


而欧盟、美国、澳新、日本等国外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多元化销售渠道:患者可以按需在医院、康复中心、敬老院、零售(药店、超市)等场所购买到所需的特医食品,并在专业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


随着我国相关法规政策的完善及实施(如医疗分诊制度),以及专业临床营养师队伍的逐渐壮大,『特医食品』的流通渠道将不再受限于院内,而是向社区医院、药店以及线上渠道等不断拓展。


3.产品研发垂直细分


由于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于2016年才得以颁布实施,截止到2022年12月,仅有94款特医食品通过注册。其中在特定全营养领域,仅有一款产品获批;在非全营养领域,增稠组件配方食品,尚无产品获批,巨大的市场空白亟待填补。


相比较之下,发达国家在特医食品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配方科研体系,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从重症ICU、肿瘤疾病、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都有比较前沿且深入的研究,与之相关的特医产品线也较为丰富,可满足多种不同疾病患者对营养的个性化需求。


毋庸置疑,产品垂直细分是我国特市场必然要实现的发展目标。通过加强基于疾病研究的营养治疗研究,攻克技术壁垒较高、市场需求尚未被满足的关键领域,针对国内高发的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肾病等病种,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个性化营养解决方案,不仅能丰富特医食品的产品线,还能带动行业形成良性竞争,使国内特医行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特医食品是经过科学论证的营养配方,能与药品共同辅助疾病治疗,未来将成为我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医疗费用和医保压力增大,以及人们对营养知识和营养状况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医生、临床营养师和患者开始重视特医食品的临床价值。


对于特医企业而言,想要蓄势破局,那就必须在科研积累、产品优化、市场推广等多个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向下扎根”方能“向上开花”!

特医海蓝,

我们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