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养科普过程中,经常会提到“营养密度”的概念。


营养密度:


是指单位热量食物中重要营养素(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的含量。


例如,热量为100kcal的鸡胸肉和鸡汤(净汤)中,前者含有蛋白质约20.8g,后者仅含有蛋白质约4.8g,很明显,前者的营养密度更高一些。



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如果经常摄入营养密度比较低的食物,那么长期下来,人很容易因营养素摄入不足而影响身体健康。


举个栗子:


人们常吃的白粥,75%以上都是碳水化合物,仅含有少部分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而且白粥经过长时间熬制,B族维生素也会损失很多。这样的食物,就是典型的“低营养密度食物”,少吃“怡情”,多吃无益。


那么,“营养密度”能作为我们选择食物的标准吗?


多吃营养密度高的食物,有利于实现营养均衡,但核心还是在于合理科学的饮食结构。不挑食、不偏食,雨露均沾,才能确保营养处于全面、均衡状态。


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饮食,只能吃一些半流质的食物,例如前面提到的鸡汤和粥,在过去往往是很多患者的“特供餐”,营养密度低之又低,连及格线都达不到,更别说实现营养达标了。


好在当下,特殊医学配方用途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为临床上有特殊营养需求的患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当目标人群无法进食普通膳食或无法通过日常膳食满足其营养需求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以作为一种营养补充途径,起到营养支持作用。


特医食品的常见形态有粉剂以及液体制剂,临床使用非常便利。且根据不同病种的患者对营养的特殊需求研制,其成分含量、配比、营养密度……各参数都符合患者的需求。


因此,尽管特医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却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支撑——让“营养密度”稳稳在线,让“营养达标”触手可及。